导入数据...
 
 
 
 
 
 
 
 
 
赵国平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查看:23596
  来源:

赵国平1.jpg


赵国平老师

一、基本信息

博士    

职称:教授

主讲课程:大学物理、纳米材料、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磁性信息存储和传输、凝聚态磁性物理、物理学前沿、电磁学

研究兴趣:(1) 物理学专业: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

主要研究凝聚态磁性理论,具体研究兴趣包括:纳米永磁体磁滞回线理论、铁磁/反铁磁、亚铁磁斯格明子、硬磁/软磁交换弹簧、鸟类的磁感应机制、铁磁共振、交换偏置、微磁学、自旋电子学

2)电子信息专业: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具体研究兴趣包括自旋电子信息学、斯格明子人工神经元、二极管、逻辑门、磁性信息存储等

招生信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1) 物理学专业:每年招收士生1-3硕士生2-4名,本科生5-15

2)电子信息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3名,本科生3-6

办公地址: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第一实验大楼南303

联系方式:zhaogp@uestc.edu.cn

二、个人简介

赵国平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03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04年回国并破格晋升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他从事纳米铁磁体的磁畴结构和磁滞回线的理论研究、自旋电子信息学以及纳米磁性存储和传播的理论研究24年,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在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scalePhysical Review BPhysical Review Applied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 检索论文 100 余篇,大部分成果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 被引用2000余次。2012年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201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

    课题组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斯格明子研究的课题组之一,与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合作编写了斯格明子领域第一本600多页的大型英文专业书籍。他与香港、日本和英国的科学家合作,首次明确了在赛道上避免斯格明子信息失真的最短间距,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Albert Fert 等人的引用和好评。论文Nature, Nat.Rev.Mater.Nat. Tech.等著名期刊引用400余次。依托这些成果,赵国平作为第一申请人获2019年四川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首个基于斯格明子纳米振荡器的人工神经元、首个斯格明子类二极管和首个反铁磁斯格明子逻辑门。

最近, 课题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重心逐渐向反铁磁斯格明子转移, 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引领者之一20201月, 鉴于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影响,赵国平及其合作者被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聘为客座主编(Managing guest editor

多年来,课题组秉承踏实进取、人性友爱、互助共赢的优良传统, 与国内外多个著名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和教学人才。课题组20192020年毕业的研究生共6名,其中5名被推荐到知名高校攻读博士。欢迎数理和英语基础较好,自律进取,有进一步读博的打算,对自旋电子信息学以及纳米磁性存储和传播理论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的课题组。

我们追求卓越 — 如果你有梦想 — 我们一起努力 — 拓展你的时空 — 助你厚积薄发 —  一飞冲天!

三、主要科研项目(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换耦合的纳米复合磁性材料中斯格明子产生和操控的理论研究” 2022.1-2025.12(编号:52171188经费:58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超快存储的反铁磁斯格明子” 2021.4-2023.3(编号:52111530143), 经费: 1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电流驱动斯格明子在金属层状受限系统中运动行为的理论分析 2018-2021年 经费:62万元 (编号:517711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体系的成核模式和反转机制理论研究  2011.1-2013.12(编号:11074179)经费:39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纳米铁磁和铁电的畴壁演化和反转机制理论研究 2008-2010 经费: 10万元(编号:10747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薄膜系统的理论研究  2009.1-2010.12 经费: 10万元

四川省科技厅2021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反铁磁拓扑磁结构的动力学及相关器件理论研究” 2021.7-2022.6 经费: 50万元

 

四、获奖、荣誉

200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项目名称:纳米材料的磁滞回线、输运和掺杂理论)

2009年成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11年成为四川省教育厅“凝聚态物理” 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

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

2009年成为四川师范大学“小尺度物质的磁学和光学特性”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20092013年被聘为四川师范大学第二、第三届特聘教授。

2018年被聘为四川师范大学第一届“狮山学者”特聘教授。

20052010201120122016201720182019年当选为四川师范大学理科科研十佳。

2019年获四川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项目名称:磁性纳米材料的斯格明子动力学、半金属特性和磁滞回线理论研究

2021年获第2届川渝科技大会一等奖(排名第1

 

五:代表论著

:申请者已发表SCI 检索论文100余篇,大部分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这儿列出的16篇代表作影响因子均大于3.5,其中的2篇为第一作者,另外 14篇为通讯作者,1ESI高被引论文(top 1%)。16篇代表作有13篇发表于最近3年之内。

1. L.C. Shen, J. Xia, X. Zhang, M. Ezawa, O.A. Tretiakov, X. Liu, G.P. Zhao* and Y. Zhou*Current-induced dynamics and chaos of antiferromagnetic bimerons. Phys. Rev. Lett. 124, 037202 (2020).(中科院SCI 1区,IF 9.2

2. Jingyan Zhang, Ying Zhang, Yang Gao, Guoping Zhao*, Lei Qiu, Kaiyou Wang, Pengwei Dou, Wenlin Peng, Y. Zhuang, Yanfei Wu, Guoqiang Yu, Zhaozhao Zhu, Yunchi Zhao, Yaqin Guo, Tao Zhu, Jianwang Cai, Baogen Shen and Shouguo Wang*, Magnetic skyrmions in a Hall balance with interfacial canted magnetizationsAdv. Mater. 32, 1907452 (2020) (中科院SCI 1区顶级,IF 30.8

3. L. Zhao, X. Liang; J. Xia, G.P. Zhao*, Y. Zhou,  A Ferromagnetic Skyrmion-based Diode with Voltage-Controlled Potential BarrierNanaoscale 12 95072020(中科院SCI 1区,IF 7.0

4. L.C. Shen, X.G. Li, Y.L. Zhao, J. Xia, G.P. Zhao* and Y. Zhou*, Current-induced dynamics of the antiferromagnetic skyrmion and skyrmionium. Phys. Rev. Appl. 12, 064033 (2019). (中科院SCI 1区,IF 5.0

5. Jing Xia, Xichao Zhang, Kai-Yu Mak, Motohiko Ezawa, Oleg A. Tretiakov, Yan Zhou*, Guoping Zhao*, and Xiaoxi Liu*Current-induced dynamics of skyrmion tubes in synthetic antiferromagnetic multilayers, Phys. Rev. B 103, 174408 (2021) (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7

6. X. Liang J. Xia, X.C. Zhang, M. Ezawa, O. A. Tretiakov, X.X. Liu, L. Qiu, G.P. Zhao*, Yan Zhou*, Antiferromagnetic skyrmion-based logic gates controlled by electric currents and fieldsAppl. Phys. Lett. 119062403 2021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5

7. Laichuan Shen, Jing Xia, Motohiko Ezawa, Oleg A. Tretiakov, G.P. Zhao* and Yan Zhou*, Signal detection based on the chaotic motion of an antiferromagnetic domain wall, Appl. Phys. Lett. 118, 012402 (2021) (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5

8. X. Liang, X. Zhang, J. Xia, M. Ezawa, Y. Zhao, G.P. Zhao* and Y. Zhou*, A spiking neuron constructed by the skyrmion-based spin torque nano-oscillator. Appl. Phys. Lett. 116, 122402 (2020).(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5

9. Y. Xiao, F. J. Morvan, A. N. He, M. K. Wang, H. B. Luo, R. B. Jiao, W. X. Xia*, G.P. Zhao*, J. P. Liu, Spin-reorientation transition induced magnetic skyrmion in Nd2Fe14B magnet, Appl. Phys. Lett. 117, 132400 (2020). (封面论文,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5)

10. X. Liang, G.P. Zhao*, L. Shen, J. Xia, L. Zhao, X. Zhang and Y. Zhou*, Dynamics of an antiferromagnetic skyrmion in a racetrack with a defect. Phys. Rev. B 100, 144439 (2019).(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7

11. L.C. Shen, J. Xia, G.P. Zhao*, X. Zhang, M. Ezawa, O.A. Tretiakov, X. Liu and Y. Zhou*, Spin torque nano-oscillators based on antiferromagnetic skyrmions. Appl. Phys. Lett. 114, 042402 (2019).(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5

12. N.Abbas*, F. Wang, H.Ren, J. P. Liu, W. Xia, J. Du, G.P. Zhao*, J.Zhang*, 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e layer efects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anocomposite magnets and exchange coupling between magnetic entitie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480, 454-462(2019).(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5.2

13. L.C. Shen, J. Xia, G.P. Zhao*, X.C. Zhang, M. Ezawa, O. A. Tretiakov, X. Liu and Y. Zhou*Dynamics of the antiferromagnetic skyrmion induced by a magnetic anisotropy gradient. Phys. Rev. B 98, 134448 (2018).(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7

14. X.C. Zhang, G. P. Zhao*, H. Fangohr, J. P. Liu, W. X. Xia, J. Xia, F.J. MorvanSkyrmion-skyrmion and skyrmion-edge repulsions in skyrmion-based racetrack memorySci. Rep. 5, 7643, (2015) . ESI 高被引论文, IF 4.0

15. G. P. Zhao*,  X. L. Wang*, Nucleation, pinning and coercivity in magnetic nanosystems: An Analytical Micromagnetic Approach", Phys. Rev. B 74, 0124092006.(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7

16. G. P. Zhao, M. G. Zhao , H. S. Lim*, Y. P. Feng and C. K. Ong,From nucleation to coercivity, Appl. Phys. Lett., 87 1625132005. (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SCI 2区顶级,IF 3.5

 

六:人才培养 课题组成员近年有16人攻读博士学位,部分信息如下:

1. 周刚2004级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2SCI 论文,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固体所攻读博士,后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后, 参加过多项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主持过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 现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 黄传威2005级物理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和博士后,现为深圳大学副教授。Advanced materials 等著名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三十余篇,2012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7年被评为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

3. 夏静2010级物理学硕士2012年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2SCI 论文,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转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发表SCI 论文60余篇, 引用600余次。

4. 张伟2009级物理学本科)大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1SCI 论文,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物理所攻读博士,现为法国洛林大学博士后。

5. 胡俊雄2009级物理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纳米所攻读研究生,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在读。

6. 张溪超2010级物理学本科)大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3SCI 论文,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Albert Fert 等人的高度评价,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做研究助理,2018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发表SCI 论文90余篇, 引用3700余次。

7. Morvan Francois(李文瀚2012级物理学硕士)法国国籍,201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已发表12SCI论文。

8. 沈来川 2015级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2SCI 二区TOP论文,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做研究助理,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发表SCI检索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二区TOP及以上论文7篇, 包括物理学殿堂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RL1篇。

9. 梁雪 2017级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4SCI论文, 包括3SCI 二区TOP论文,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

10. 赵莉 2017级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2SCI论文, 包括1SCI一区论文,毕业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