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川师大成功举办
时间:2025-08-04 00:00:00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查看:30

      2025728日至30日,由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的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2025 年学术年会成都•龙泉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中小学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物理教育创新、科普实践及科技前沿应用等主题开展了思想碰撞与实践对话,为推动青少年物理教育与科学普及工作注入新动能。

 

开幕式聚焦发展,共绘物理教育新蓝图

     729日上午,学术年会开幕式在成都市经开铭臻国际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原校长封小超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罗维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胡炳元教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伯琴教授,专委会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王笑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黄致新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宋善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珍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罗莹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黄晓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正严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副院长闫从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周晓林教授主持。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闫从华教授致欢迎词,代表学院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院“以元件换仪器”的公益模式及成效,并表示学院将以本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为契机,与全国同行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面向未来的科技教育注入新动能。随后,封小超教授、罗维治教授、胡炳元教授先后致辞,回顾了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寄语后辈“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并一致表示将持续支持协会开展青少年科普项目,助力科学教育普惠发展。最后,专委会主任廖伯琴教授系统梳理了物理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脉络,肯定了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在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让每一名青少年都能享有高质量物理教育”的共同使命。

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前沿研究与实践探索碰撞火花

  开幕式后,学术报告环节聚焦物理教育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物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东南大学包雷教授以物理学习中的知识整合研究为题,结合认知科学与教育技术前沿,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物理知识体系,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成都闰得芯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大学兼职教授殷实教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解读量子计算的现状和前景。并指出 青少年量子启蒙不应回避复杂概念,可以通过有趣的现象培养兴趣,引发在场教育工作者共鸣。华南师范大学王笑君教授围绕指向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研究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改革,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设计理念。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物理教师的专业适应与成长报告中,分享了基于9省区2512名初中物理教师的调研结果。以及同济大学张建卫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冯秀梅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周少娜教授18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神经科学、以及跨学科实践等主题进行了研究成果分享,报告精彩纷呈,互动交流氛围热烈

 

实践活动知行合一,从教具制作到科技前沿体验

    730日,年会转入实践交流环节。上午,参会师生前往四川师范大学第一实验楼,参与动手做物理创新教具活动。在学院志愿者协助下,大家从趣味三原色”“薄膜干涉演示仪两种教具中自主选择,通过组装、调试、演示,亲身体验物理原理的具象化过程。该活动呼应了 精工仪器・洞见本质・启迪未来的公益推广理念。

  下午,参会人员参观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及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基地,大家沿着光学发展史长廊追溯从墨子小孔成像到现代激光技术的演进,并体验了人机弈争锋等互动项目,感受AI与物理实验结合的魅力。

  在兴隆湖实验室,通过科研人员的讲解,大家近距离了解了国家在量子通信、先进材料等领域的前沿进展,深刻体会到基础研究与科普教育相辅相成重要性。

  此次年会通过学术研讨 + 实践体验的形式,搭建了物理教育工作者交流合作的平台,诠释了 物理教育既要扎根课堂,也要望向星空 —— 既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要让青少年触摸到科技的温度与力量的新范式。未来,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专委会的合作,为推动物理教育普及与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王力   编辑:黄平   审核:闫从华   终审: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