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闫从华率队赴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成都七中东安湖学校开展教育实习检查工作,与两校就实习管理、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闫从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袁令民、实习带队老师王涛,首先来到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该校校长助理罗婷婷老师主持交流活动。
首先,校长刘晓勇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成果。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以“民主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学校”为愿景,创新推行扁平化管理与书院制,形成“教师自治、学生自主”的特色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构建“理科核心问题+问题串、文科核心问题+任务群”的课堂样态,聚焦培养“会思考、善表达”的学生。2023年获评“成都市新优质学校”,成为城乡结合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接下来,校长助理罗婷婷分享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一三五”实习生管理模式:“一”指一个理念,即围绕“以研究的视域教书,以生本的视界育人”,引导实习生从“学科教学”向“全人教育”升级思维。“三”指三重保障:西江书院全程护航,从教学到班级管理无缝对接的组织保障;《实习管理办法》等规范流程的制度保障;双导师制(学科+班主任导师)一对一指导的师资保障。“五”指五个聚焦:通过教研赋能、教学精进、学生共育、问题导向、评价改革闭环培养,助力实习生快速蜕变。该校与川师大自2021年建立实习基地以来,累计接收实习生116名,目前已有4名川师实习生留任该校,成长为骨干教师。
指导教师代表张莹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分享实习指导心得。实习生代表周春丽坦言,初任班主任时因“严格管理遇挫”,后在午间德育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实现从“盯缺点”到“看成长”的转变;王月均则通过每日反思、观摩优秀课堂,总结出“课堂互动要贴近学生”的经验。
活动尾声,四川师范大学物电学院闫从华副院长充分肯定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对实习工作的全力支持,也给实习生们送上了贴心寄语:希望在座的实习生们坚定育人初心、修炼教师品格、关爱学生成长、用好实习机会,把课堂当实践场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让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
闫从华副院长一行接下来来到成都七中东安湖学校,在成都七中东安湖学校,校长俞献林介绍了该校“开放包容、知行合一”的实习培养模式。学校为30名川师实习生配备“教学+班主任”双导师,鼓励参与新授课、班会课设计及学科教研活动,并注重实习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夏季出勤规范、着装要求等,助力实习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蜕变。
指导教师代表徐夏菲老师分享了带教经验:向下扎根真实教育场景,通过“课前说课—课中关照—课后研习”开放课堂;双向学习汲取高校理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融合等创新实践;构建学习共同体,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案例转化为可复制的教育资源。实习生代表李彦彤感慨,在参与教研组课题研讨、观摩示范课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真谛,坚定了投身教育的初心。
闫从华副院长在总结中强调,师范大学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将实践育人作为核心环节。他指出,川师大正通过“学院分片管理”模式深化实习基地建设,希望未来从三方面加强合作:一是搭建学科资源桥梁,为中小学引入高校科研力量;二是推动教具研发与教学难点攻关,如物电学院研发的“物理疑难问题解决仪器”已在成都七中投入使用;三是依托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等平台,支持实习基地校申报教育科研项目,实现“理论研究—实践转化—成果反哺”的闭环。 此次检查活动中,川师大与成都七中东安湖学校举行了实习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未来,两校将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学生成长追踪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高校理论支撑—中小学实践落地”的协同育人新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我院高度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此类交流活动彰显了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在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创新”教育人才中的协同共进。随着与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合作的深化,川师大将继续以实践为基、以创新为翼,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质师资,书写新时代教育的奋进之笔。
编辑:彭笑芳 审核:贾玉梅 终审:廖磊
CopyRight 2025 ©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书记信箱:hengxinliu@sicnu.edu.cn 版权所有地址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邮编:610101 电话:028-84480792 传真:028-84480793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