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电子实验教研室举行实验实践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
时间:2022-12-13 09:06:10   来源: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查看:501

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电子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2022年12月8日下午,电子实验教研室举行了线上实验实践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电子实验教研室全体教师、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教研室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校级督导周一阳、赵仕林和邓绍辉莅临会议进行指导,本次教研活动由梁文海主任主持。

首先梁文海主任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承担好育人育才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全方位育人、育才也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次实验实践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目的是研讨如何在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思政,落实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专业育人、育才工作。

随后,麦文老师、钟明全老师和黄钟老师分别就如何在实验实践课程中如何开展、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分享。

image.png

麦文老师做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工匠精神”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实施过程情况,围绕教材选取、教案设计、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循序渐进融入“耐心专注,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精益求精”、“操作严谨,一字不苟”、“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工匠精神思政元素,并从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image.png

钟明全老师做了“《专业实践训练》课程思政元素浅析”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通信工程专业《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计划安排、师资队伍配置以及学生网络组网能力、设备配置能力、网络规划能力以及网络排障能力培养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课程各个环节如何融入爱国情怀、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等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

image.png 

黄钟博士做了“信息化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资源挖掘”的报告。他首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开展情况、实施过程、教学设计以及实验教学分层次设计等进行了介绍,然后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课程中如下思政元素进行了分析阐述:(1)聚焦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2)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弘扬中国科学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3)聚焦思辨能力的提升;(4)聚焦工程素养,培养有情怀、乐于奉献的工匠人才。

image.png

接着,老师们展开了积极讨论,刘莉、孙三山等老师交流分享了他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活动体会。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在于没有规定的模式、现成的模板,三位教师针对课程本身的内容和特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消化、加工,并有效使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讲授特点和风格,让思政元素变得鲜活而不是刻板生硬地拽入课堂,很好地提升了育人成效,让大家很受启发。在三位老师的讲述中,处处透着他们“十年磨一课”的执著,以及对教育的热爱,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最后,学校督导周一阳、赵仕林、邓绍辉老师分别谈了他们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对此次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为党育什么人,为国育什么才,以及怎样育人,育才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更不是“为思政而思政”,而是要时刻谨记“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把课程的历史与传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能涉及到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承担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师需要结合本专业、本课程的特点,系统拟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实验实践课程思政、理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水乳交融,形成协同效应,让青年学生学习专业课后,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编辑: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