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日
  查看:103
  来源:

一、培养目标

以系统和完整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以责任心、进取心、好奇心的培养为导向,以卓越和综合的个人素质的培养为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信念坚定、道德高尚、有仁爱之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科研院所、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领域从事物理学教学、科研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素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培养目标2具备独立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强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综合教书育人和组织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教育情怀。

二、毕业要求

1. 思想与品格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的人生态度、文明的行为习惯、与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强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2. 知识与能力方面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物理实验、物理教学与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能力,具备从事物理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求实开拓精神,有迎接挑战和抓住机遇的能力。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5)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6)具有英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期刊。

7)熟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到物理教学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和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化技术获取学科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

8)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核心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子技术,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训练,物理实验研究与创新。

四、主要专业实验

计算机基础实验,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中学物理课件设计与制作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通用技术实验,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正常行课的每个月月末对“十个一”成长手册进行集中检查,督促学生完成相应进度,每学期末按要求进行个人总结的视频录制,并结合其手册的完成程度评选出“优秀自我教育学员”,并将获奖者的记录手册以照片的形式,个人总结以视频形式在学院的媒体及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展示,每学期定期举行“优秀自我教育学员”经验交流分享。

(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2学分,44学时,第五学期开课。

(三)专业实践训练

教育见习1、教育见习2安排在五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各1周;教育见习3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的小学期进行,共4周。

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安排在第五学期及第六学期进行,教学技能测试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

(四)毕业综合训练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共18周。

(五)学术训练与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及第八学期进行,共16周。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

毕业学分:162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数

比例

大学先修课程

必修

24

-

1.5

0.9%

素质教育与基础课程

必修

576

32

33.5

20.7%

选修

-

-

5

3.1%

学科专业课程

学科平台课程(物理类)

必修

544

71

36.5

22.5%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360

176

30.5

18.8%

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

必修

160

144

15

9.3%

选修

-

-

18

11.1%

学术提升类课程

必修

160

144

15

9.3%

选修

-

-

18

11.1%

文化素质拓展与综合实践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

必修

-

-

8

5.0%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

-

2

1.2%

专业实践训练

-

-

2

1.2%

毕业综合训练

-

-

4

2.5%

学术训练与实践

-

-

6

3.7%

合计

-

-

162

100%

备注:本表中选修课程只统计学生需修读的最低学分学时数。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