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46年东北大学留川师生建立川北农工学院数理系,1952年建立物理系,2003年建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赵敏光、大学物理教育专家封小超等人曾长期执教本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物理教学论硕士授权,1998年凝聚态物理获首批省重点学科,2006年获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8年理论物理获批省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物理学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批准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优良,育人成绩显著。培养了以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中国工程院士罗先刚为代表的国际知名物理学家,以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唐歌实为代表的科技界精英,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和成都树德中学特级教师左华荣等为代表的中学物理特级教师群体等优秀人才。
二、培养目标
物理学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关注世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物理学知识和培养物理实验技能,掌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增强实践能力。通过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并接受系统的师范技能训练,养成扎实的教师素养。培养人文底蕴深厚、教育情怀强烈、专业知识扎实、教育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较强,能在中学及其它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如下:
(1) 立德树人,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中学教育事业,人文基础深厚,有执着的科学精神,能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 功底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教学能力。掌握物理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突出的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和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能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能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3) 专兼并举,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综合的育人能力。能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家国情怀,能科学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训练等班团活动,通过班级管理和组织主题教育来积极开展综合育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引导。
(4) 能研会管,具备初步的教研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教学研究的方法、策略、技能,具有探索教育新形态下教学改革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组织主题教研活动,成为中学物理优秀教研骨干或管理人才。
(5) 学而知新,具有终身学习习惯和自我反思能力。了解国内外中学物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终身学习意识强,能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实现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
三、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价值认同】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积极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等方面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职业规范】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和权利,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3【树立志向】全面贯彻、正确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立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热爱教育事业,高度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执业愿景。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热爱教育】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乐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高度认同中学物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2-2 【富有涵养】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拥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
2-3 【关爱学生】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对待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做学生健康成长、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3. 知识整合
掌握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以及专业发展方向。掌握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解数学和计算机等跨学科知识对物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物理学科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1 【学科知识】了解物理学科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科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
3-2 【实验技能】能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思想设计实验方案;能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能正确使用和操作实验仪器设备,科学采集数据;能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创新能力。
3-3 【跨学科知识】掌握物理学专业必备的数学等科学知识,了解物理学科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能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中学物理教材的解读,理解物理学科教学特点。通过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能应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形成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 【教学基本素质】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先进的教育思想,知道中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
4-2 【学科教学知识】理解物理学科教学特点,理解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把握中学物理知识体系,熟悉中学物理的教学策略。
4-3 【学科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4-4 【教研能力】了解中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能结合教学实践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一定的教研能力。
毕业要求5. 技术融合
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掌握转变学习方式中的具体事项,拥有熟练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5-1 【跨学科融合】掌握物理学专业必备的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科学知识,能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2【技术应用】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管理、凝练、撰写,以及教育和科学论文的能力。
毕业要求6.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实施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1 【班级指导知识】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6-3【班级指导实践】在教育见习与实践中观摩、参与班级管理,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实施的工作要点,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毕业7. 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物理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容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进行综合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和人生引导。
7-1 【德育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熟悉中学教育原理和规律,树立综合育人的理念。
7-2 【学科育人】理解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德育、美育等内容,实现综合育人。
7-3 【实践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掌握教育活动的育人方法,通过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毕业要求8. 自主发展
在大学学习阶段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养成反思和自主发展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1【自主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能够认识到反思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2【终身发展】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主终身学习的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要求9. 国际视野
了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能够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开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9-1【国际比较】了解国外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物理教育及其研究的前沿动态,有积极参与国际会议、竞赛与国际交流的主动意识。
9-2【国际交流与实践】具备应用物理专业外语的能力,参与国际物理教育研究交流,尝试借鉴国外物理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实践并及时评估反馈应用效果。
毕业要求10. 反思研究
具有收集相关信息,并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教学研究、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不断自我反思、规划和改进的能力,能利用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解决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0-1【反思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10-2 【实践创新】能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收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与自我完善,优化教育教学实践及其研究方案。
毕业要求11. 交流合作
能够体会和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精神,在团队合作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技能,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就教育教学问题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1 【课内交流合作】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沟通合作技能,体会和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能够积极参与课内小组讨论与合作,养成团队协作精神。
11-2 【实践交流合作】通过教育见习、实习、项目学习等活动,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备同他人沟通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1 教育情怀与师德 | 培养目标2 专业知识与能力 | 培养目标3 教育理念与育人 | 培养目标4 教学研究与管理 | 培养目标5 终身学习与发展 |
1.师德规范 | √ | √ | √ | ||
2.教育情怀 | √ | √ | √ | ||
3.知识整合 | √ | √ | √ | ||
4.教学能力 | √ | √ | √ | ||
5.技术融合 | √ | √ | √ | ||
6.班级指导 | √ | √ | √ | ||
7.综合育人 | √ | √ | √ | √ | √ |
8.自主发展 | √ | √ | √ | √ | |
9.国际视野 | √ | √ | √ | √ | |
10.反思研究 | √ | √ | √ | √ | |
11.交流合作 | √ | √ | √ |
注:在对应方框中打“√”。
五、专业核心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实验研究与创新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计算机基础实验,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物理实验研究与创新,计算物理实验,通用技术实验,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共4学分。
2. 劳动教育:1个学分。
3.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1学分,第四学期开课。
4. 专业实践训练: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进行,各1周;物理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安排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进行;物理教学技能测试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5. 毕业综合训练(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共18周。
6. 学术训练与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及第八学期进行,共16周。
八、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
毕业学分:151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普通师范生)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毕业要求3 知识整合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毕业要求5 技术融合 | 毕业要求6 班级指导 | 毕业要求7 综合育人 | 毕业要求8 自主发展 | 毕业要求9 国际视野 | 毕业要求10 反思研究 | 毕业要求11 交流合作 | |||||||||||||||||
价值认同 | 职业规范 | 树立志向 | 热爱教育 | 富有涵养 | 关爱学生 | 学科知识 | 实验技能 | 跨学科知识 | 教学基本素质 | 学科教学知识 | 学科教学能力 | 教研能力 | 跨学科融合 | 技术应用 | 班级指导知识 | 班级指导实践 | 德育育人 | 学科育人 | 实践育人 | 自主能力 | 终身发展 | 国际比较 | 国际交流实践 | 反思技能 | 实践创新 | 课内交流合作 | 实践交流合作 | |
思想道德与法制 | H | M | M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M | H | L | L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M | M | L | L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M | M | L | L | |||||||||||||||||||||||
形势与政策 | H | M | M | L | M | L | ||||||||||||||||||||||
国防教育 | L | M | H | |||||||||||||||||||||||||
大学英语 | M | L | M | M | H | M | H | |||||||||||||||||||||
大学体育 | L | M | H | |||||||||||||||||||||||||
沟通与写作 | M | L | L | H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M | H | M | M | M |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H | M | L | L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M | L | H | |||||||||||||||||||||||||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 | M | H | M | H | M | L |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研读 | H | M | M | M | M | |||||||||||||||||||||||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 M | L | H | H | ||||||||||||||||||||||||
物理学导论 | L | M | H | H | ||||||||||||||||||||||||
物理实验研究与创新 | H | M | M | L | ||||||||||||||||||||||||
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及其思想史 | H | M | M | L | ||||||||||||||||||||||||
科技论文写作 | H | M | M | M | M | L | M | |||||||||||||||||||||
现代物理学前沿 | H | M | M | M | L | |||||||||||||||||||||||
高等数学(上) | H | L | L | |||||||||||||||||||||||||
高等数学(下) | H | L | L | |||||||||||||||||||||||||
线性代数 | H | L | L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H | L | L | |||||||||||||||||||||||||
力学 | H | M | L | |||||||||||||||||||||||||
热学 | H | M | L | |||||||||||||||||||||||||
电磁学 | H | M | L | |||||||||||||||||||||||||
光学 | H | M | L | |||||||||||||||||||||||||
原子物理学 | H | M | L | |||||||||||||||||||||||||
大学物理实验1 | M | H | M | M | M | M | ||||||||||||||||||||||
大学物理实验2 | M | H | M | M | M | M | ||||||||||||||||||||||
大学物理实验3 | M | H | M | M | M | M | ||||||||||||||||||||||
数学物理方法 | H | L | M | |||||||||||||||||||||||||
理论力学 | H | M | L |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 H | M | L | |||||||||||||||||||||||||
电动力学 | H | M | L | |||||||||||||||||||||||||
量子力学 | H | M | L | |||||||||||||||||||||||||
近代物理实验 | M | H | L | L | M | M | L | M | M | |||||||||||||||||||
固体物理学 | H | M | L | |||||||||||||||||||||||||
教育见习 | M | M | L | H | M | M | M | M | M | M | M | |||||||||||||||||
教育实习 | M | M | M | H | M | H | M | L | L | H | H | H | M | M | M | L | H | H | M | H | H | M | H | L | H | |||
教育研习 | M | M | L | H | M | M | M | L | L | M | M | |||||||||||||||||
毕业论文(设计) | H | L | M | H | H | L | ||||||||||||||||||||||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 | L | H | M | |||||||||||||||||||||||||
量子物理专题研究 | L | H | M | |||||||||||||||||||||||||
数学专题研究 | L | H | M | |||||||||||||||||||||||||
计算物理基础 | H | M | L | |||||||||||||||||||||||||
普通天文学 | H | M | L | |||||||||||||||||||||||||
现代光学导论 | H | M | L | |||||||||||||||||||||||||
量子信息导论 | H | M | L | |||||||||||||||||||||||||
凝聚态物理导论 | H | M | L | |||||||||||||||||||||||||
原子与分子物理 | H | M | L | |||||||||||||||||||||||||
纳米科技导论 | H | M | L | |||||||||||||||||||||||||
教育心理学 | L | L | H | M | M | |||||||||||||||||||||||
教育学基础 | L | L | H | M | M | L | L | L | ||||||||||||||||||||
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 L | H | M | M | M | L |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L | H | M | M | L | |||||||||||||||||||||||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 M | H | M | M | L | L | ||||||||||||||||||||||
中外教育名著导读 | M | H | L | M | ||||||||||||||||||||||||
物理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 | L | H | H | M | M | |||||||||||||||||||||||
书写技能训练 | L | H | M | |||||||||||||||||||||||||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H | M | H | L | ||||||||||||||||||||||||
班级管理概论 | M | M | H | M | ||||||||||||||||||||||||
班级管理实训 | M | M | M | H | M | |||||||||||||||||||||||
教育研究方法 | ||||||||||||||||||||||||||||
教师专业发展 | H | H | M | L | L | |||||||||||||||||||||||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 | H | H | M | |||||||||||||||||||||||||
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M | H | M | |||||||||||||||||||||||||
教学简笔画训练 | M | H | L | |||||||||||||||||||||||||
教师礼仪训练 | M | H | L | |||||||||||||||||||||||||
学生行为问题与矫正 | M | H | M | L | ||||||||||||||||||||||||
物理学科教育研究 | L | H | M | M | ||||||||||||||||||||||||
电子技术 | H | L | ||||||||||||||||||||||||||
物理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H | M | L | |||||||||||||||||||||||||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 | H | M | L | |||||||||||||||||||||||||
中学物理典型课例分析 | H | L | M | |||||||||||||||||||||||||
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研读 | M | H | L | H | ||||||||||||||||||||||||
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全球展望 | M | H | M | L | M | M | M | M | ||||||||||||||||||||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M | H | L | |||||||||||||||||||||||||
竞赛物理 | H | M | L | |||||||||||||||||||||||||
家庭教育指导 | M | L | H | H | M | |||||||||||||||||||||||
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实践 | H | L | H | M | ||||||||||||||||||||||||
美育导论 | M | H | L | L | ||||||||||||||||||||||||
教师礼仪训练 | H | M | L | |||||||||||||||||||||||||
生活中的物理 | M | H | L | |||||||||||||||||||||||||
“十个一”教育养成活动 | M | M | H | L | L | L | ||||||||||||||||||||||
劳动教育 | M | H | L | L | M |
注:“H”表示课程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表示课程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表示课程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十、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版块 | 课程模块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辅导学时 | 学分数 | 比例 |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 必修 | 496 | 304 | - | 43 | 28.47% |
选修 | 74 | 16 | - | 10 | 6.62% | |
专业教育 课程 | 必修 | 888 | 192 | - | 71.5 | 47.35% |
选修 | 64 | 0 | - | 4 | 2.65% | |
自主发展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方向) | 必修 | 190 | 138 | - | 18 | 11.92% |
选修 | 48 | 32 | - | 4.5 | 2.98% | |
合计 | 1760 | 682 | 0 | 151 | 100% |
备注:本表中选修课程只统计学生需修读的最低学分学时数。
十一、修读说明
明确说明本专业修读课程较全校统一要求有出入的特殊情况。
【编辑:彭笑芳】
院长信箱 :bphou@sicnu.edu.cn 书记信箱:hengxinliu@sicnu.edu.cn CopyRight 2022 ©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地址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邮编:610101 电话:028-84480792 传真:028-84480793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