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8日
  查看:3003
  来源:

一、学院概况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四川师范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学院的固体物理研究所曾是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的合作研究机构,和全国高校固体物理研究会,四川省物理学会固体物理专委会所在地。学院还设有无线传感器网络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师范大学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所。2000年,学院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首批物理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信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专业于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院在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3个专业招收本科学生。学院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招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其中凝聚态物理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相继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同时,学院设有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科学硕士点,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硕士点,以及信息对抗科学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和大学物理教育专家封小超等教授曾执教我院,学院培养了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教授,国际高压界著名的科学家沈国寅教授,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唐歌实研究员,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先刚教授等一批杰出人才。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5名。其中,教授16名、具有副教授或其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名、硕士学位的教师31名。学院教师中,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教师3名,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四川省千人计划1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8名,“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校级特聘教授2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与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注重科研团队建设,物理学“小尺度物质的磁学和光学特性”被评为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电子和通信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被评为校院共建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教师先后在国际纳米科学顶级刊物《纳米快报》和物理学顶级刊物《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三、研究生奖助学金

学校统筹利用政府投入、自筹经费、科研经费以及社会捐助等资金,按照奖优、助学的原则分类设立研究生奖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额度大、资助比例高,能够充分激励研究生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一) 研究生奖学金分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四大项目设立。

1.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是品质表现好,学习成绩优、科研能力强的全日制在校学研究生奖励面为每年国家下拨的指标数,奖励标准为硕士生20000//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奖学金等次

总资助比例

各等次比例

资助标准

硕士生

一等

占硕士生总数的40%

20%

10000

二等

30%

8000

三等

50%

6000

3.长奖学金

奖励面为研究生总数的10%奖励标准为该生该学年应交学费金额

4.励志奖学金

奖励面为超过研究生总数的40%,一等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二等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


(二) 助学金分国家助学金“三助”实践助学金、社会资助三类项目设立:

1.国家助学金

由财政拨款设立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硕士生6000//年。

2.“三助”实践助学金

由学校向已完成一年学业并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申请者提供助研、助管、助教“三助”岗位,根据研究生“三助”表现给予资助。工作期间每月发放不低于600元的实践助学金。

四、专业介绍

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点概况如下:

专业名称

学科专业代码

一级学科

理论物理

070201

物理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2

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3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

070205

物理学

光学

070207

物理学

信息对抗

0812Z1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教学(物理)

045105

教育学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040102

教育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简介

专业及代码

类型

培养目标及其简介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

本学科1985年创建,1986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作为硕士点,属全国同类专业最早获得批准的硕士点之一。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本学科教师团队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同时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本专业主要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技能和手段与物理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对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涉及物理教育教学、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物理实验与创新教育等内容。本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方法的学习,实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创新,新教材的案例分析等。本专业培养一批能熟练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技能和手段与物理课程有机结合的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或管理人才。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本学科1985年创建,1986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作为硕士点,同年招生,属全国同类专业最早获得批准的硕士点之一,属教育类物理学科,且开设的《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属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专业有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两个研究方向。它们均涉及物理教育教学、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物理实验与创新教育等内容。现有多年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教授6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近年来,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相关专著、教材如《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学物理解题方法研究》、《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力训练教程》、《大学物理教程》、《大学物理教程习题解答》、《通用技术》等多部。其中一些教材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和教学用参考书,有多部被选入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受到国内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本专业强调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物理学科知识相融合,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践相联系,突出物理学史与物理学方法的学习,突出实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创新,突出新教材的案例分析,充分体现物理教师专业特色。培养的毕业生能在大学、中学从事物理基础课的教育教学与研究,也能在教育科研、行政管理机构从事物理教育研究与相应的管理工作。

070201理论物理

(省级重点学科)
01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

02量子输运理论

03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

本专业1984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被确定为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协联研究所,2006年物理学专业获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8年确定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理论物理省级重点学科的发展为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四川省品牌专业”、“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科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已拥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8 人、副教授6人和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2, 3人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有1人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本学科点已从传统的晶场理论和光谱理论研究方向发展到目前的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数学物理和计算物理和量子输运三个研究方向代表了当今理论物理前沿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60余篇发表在《Phys. Rev. A》、《Phys. Rev. B》、 《J. Phys. A》、 《J. Phys. B》、《Gen. Rel. Grav》和《Mode.Phys.Lett.A》等国内外SCI收录的权威刊物上,并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在同一期间,本学科主持的各类项目共28项,共计80.6万元。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研,教学或高科技应用开发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另有一部分进入了高等院校等教学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有一部分进入了科研院所和各大公司从事管理和应用技术开发工作等。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1量子场论

02引力理论与宇宙学

03超弦理论

本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在量子场论和引力宇宙学方面有一定的学术影响,专任导师5人。本专业在量子场论方面提出了非微扰泛函积分方法,并应用于强耦合凝聚系统和超导模型,以及研究了二维弦量子引力等;在宇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暗能量宇宙模型和暗能量星模型,研究宇宙加速膨胀规律,暗能量星相关物理性质。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场论方法的物理应用,引力理论与宇宙学、超弦理论,目前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本专业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方式以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在启发式的讨论中提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进入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或在机关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等工作。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
01新材料的原子与分子设计

02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

03凝聚态原子与分子物理

04原子分子和团簇结构与光谱

本专业于199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成为全国十多个硕士点之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 1 人,具有博士学位 6人。本专业主要设有含能材料的原子与分子设计、高温高压下材料的物性、凝聚态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原子分子与团簇结构与光谱四个研究方向。在极端条件下物质性质和高能量密度物理过程、材料原子分子层次高性能计算以及特殊需求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本学科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Scripta Materiali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国际权威杂志上连续发表研究文章。本硕士点主要培养在含能材料的原子与分子设计等研究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并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

070205凝聚态物理

(省级重点学科)
01磁学与磁性材料

02低维结构物理

03超导电性

04新兴电子材料与器件模拟

本专业是我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1979年开始招生,1981年获硕士授予权,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学科。其依托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是全国高校固体物理研究会和四川省物理学会固体物理专委会所在地,同时还是四川理论物理联合研究中心,多年来与不少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所互聘专家,联合科研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博士10名,有低微结构物理实验室,该实验室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薄膜制备科研平台,为低微纳米材料的磁性、半导体和超导电性研究提供了基本实验条件。近年来,本专业共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二区以上论文2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000余次,在所涉及领域做出多项具有创新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专业设置的磁学与磁性材料是以磁性存储、纳米永磁体和生物磁性等重要应用为背景,研究自旋电流和磁场等对自旋的动态和静态行为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低维结构物理方向主要利用磁控溅射制备高性能磁性和半导体薄膜,并进行数值模拟。超导电性方向主要研究高温超导体特别是铁基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为发展新型超导体提供理论支持。新兴电子材料与器件模拟方向主要将量子输运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在一起,对纳米结构的量子输运性质进行第一性原理模拟,以便在原子尺度定量地预测纳米体系的本征量子输运性质,同时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纳米材料以及低维物理实验研究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或实验研究的能力,并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胜任凝聚态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专业人才。

070207光学
01激光传输与控制

02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

03光波散射

04量子光学

四川师范大学光学专业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博士6名,现设光学理论研究室、激光传输与光纤通信实验室各一个,实验室已建立了较完善的高速光纤传输和激光传输科研平台,为光纤传感、微波光子学以及激光传输研究提供了基本实验条件。本专业设置四个研究方向:激光传输与控制、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光波散射、量子光学。激光传输与控制方向是以高功率激光武器、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太阳能利用、空间和海洋激光通信等重要应用为背景,研究大气热晕和自聚焦效应、大气和海洋湍流效应等对激光质量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方向主要研究新型光纤传输和新型光纤传感,它在输电线缆、油气管道等安全监测,对全光触发器及全光信息处理的实现具有参考价值。光波散射方向主要研究光波经介质散射后光学特性及其逆问题,为介质结构特征测量提供理论支持。量子光学方向主要研究光在相干原子气体或光力学系统中的传输及其信号储存,为光信息传输、储存或量子纠缠等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本专业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Opt. Lett.》、《Opt. Express》、《New Journal of Physics》、《Phys. Rev. A》、《Appl. Phys. B》、《IEEE Photon. Technol. Lett.》、《IEEE/OSA J. Lightwave Technol.》、《IEEE J. Quant. Electron》、《J. Phys. B》、《J. Opt. Soc. Am. A》、《J. Opt. Soc. Am. B》、《Phys. Lett. A》、《Appl. Opt.》、《Opt. Commun.》、《J. Mod. Opt.》、《Chinese Phys. Lett.》和《Chinese Phys. B》等已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二区论文2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000余次,在所涉及领域做出多项具有创新特色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如《Opt. Lett.》、《Opt. Express》、《Appl. Phys. B》、《J. Phys. B》、《Appl. Opt.》、《Opt. Commun.》、《Chinese Phys. B》和《物理学报》等)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硕士研究生1人次获“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4人次获“四川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4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人次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奖,1人次获“第三届全国光学青年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此外,多名硕士研究生还分别主持了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和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0812Z1信息对抗
01信息获取与处理

02信息网络对抗

03嵌入式系统

本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信息产生及获取技术、信息传输及处理技术、电子对抗及网络对抗技术。现有硕士生导师12名(其中正教授2名,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10名),所有导师具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近几年累计承担2项国家级、10余项省部级、10余项厅级及30余项横向研究课题,累计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累计获得10余项专利,研究团队在国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本专业培养信息对抗理论研究型和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进入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

01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

02物联网与现代传感技术

03光通信技术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该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该专业现有教授2名,副高职称10名,近几年来该专业导师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厅级项目以及横向研究课题40余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10余项。本专业依托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教师具有良好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该硕士点现有四川省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校重点实验室、通信与信息安全研究所等良好的科研平台,实验室设备先进,拥有培养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的良好创新实践条件和科研条件。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该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电子通信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专业报考信息请见学校研究生学院网站上的招生简章

http://yjsc.sicnu.edu.cn/p/0/?StId=st_app_news_i_x636100436643970000

五、联系方式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方式:

电话:(02884480791  E-mail: bphou@163.com QQ407718793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